不給買就撒潑?兒子「摔壞商品抗議」霸氣媽媽「用10分鐘解決」遭網友力讚:值得學習

gx 2023/04/01 檢舉 我要評論

相信有孩子的媽媽大多都經歷過孩子「耍無賴」的情景,比如孩子想買什麼東西而家長不允許,孩子們就會通過「撒潑」的方式來逼家長「就范」。

有的孩子「屢教不改」、「泯頑不寧」,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 「撒潑打滾」,讓家長頭疼不已。

不給買就撒潑?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,媽媽的做過很機智,值得學習

茜茜的兒子小偉兩歲半了,最近小偉的自我意識逐漸萌芽,什麼事情都喜歡以自我的意志為主。

這天,茜茜帶著小偉逛街,在一個玩具店門口時,小偉一直叫茜茜給他買小汽車。無論茜茜怎麼講道理,小偉都是不達目的不罷休,最后大庭廣眾之下, 小偉竟然大哭大鬧起來,還躺在地上打起了滾。

看著撒潑打滾的小偉,茜茜只好在旁邊蹲下來,無奈地看著兒子。

二十分鐘過去了,小偉依然在哭,只是姿勢開始變化,從邊打滾邊哭變成了坐在地上哭。

茜茜走上前去什麼都沒說,只是邊抱著小偉邊用手拍他的背。

到最后,小偉的哭聲越來越小,他平靜下來后,茜茜溫和地對他說: 「媽媽知道小偉很喜歡那個小車子,很想把他帶回家,不能帶回家就覺得很傷心、很難過。」

「可家里已經有一輛類似的小車了,再加上咱們出門前已經約定好了今天只能買一樣東西。可你已經買了娃娃了,所以把今天買東西的名額花費掉了。我建議我們先回家,下次咱們出門之前,如果你還是很想要這輛車子,我們就再來買。」

小偉點了點頭,拉著媽媽開開心心地回家了。

茜茜既沒有「吼叫」也沒有「威脅」,就這樣化解了孩子的「無理取鬧」,她的方法值得借鑒。

很多父母面對孩子撒潑就是「束手無策」,最終因為心疼孩子而讓孩子得逞。可如果反思一下,這種教育方式是行不通的。

孩子一不如意就哭鬧打滾,通常有兩個原因

1,客觀原因

孩子的大腦正處于發育中,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,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哭鬧,并不是孩子故意和父母對著干,他們只是不知道怎麼用更好的方式去表達需求。

2,主觀原因

大一點的幼兒因為每次哭鬧撒潑后,父母都會因為不堪忍受或不忍心而滿足孩子的需求,久而久之,孩子就知道通過這種方式來「要挾」父母,養成動不動就撒潑的習慣。

不管出于哪種原因,如果父母能在孩子一開始「撒潑」時,就采取正確的方式解決,那麼孩子就知道該怎麼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,而不是養成這種習慣。

​那麼,面對「撒潑」的孩子,家長應該怎麼做呢?

1,重視孩子的情緒,更甚于重視事情本身

小一些的孩子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也沒人教過他們怎樣處理和發泄情緒,所以他們只會哭鬧。這時父母可以等待孩子平靜下來之后,和他們討論剛才的事情,幫他們梳理清楚自己的情緒,并教他們怎麼通過其他方式來表達心中的不安和不滿。

2,對于底線絕不退讓

孩子都是需要一個規則和界限的,沒有界限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,所以孩子總是在不斷探究父母的底線。當孩子哭鬧不止時,如果父母最終妥協,那麼孩子就會認為「我只要哭鬧,就能得到我想要的」,于是他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。

反之,如果父母能堅持住自己的原則或事先的約定,不向孩子妥協,孩子都很聰明的,他們會從父母堅定的態度中知道自己該怎麼做。

3,保持平和的態度

在孩子哭鬧時,父母切記一定不要發脾氣,首先父母發脾氣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,不利于親子關系,甚至養成孩子膽小的性格。

其次,如果父母總對孩子發脾氣,孩子就會接收到「只有父母發脾氣的時候,我才需要聽話」的訊息,當父母不發脾氣時,他們就不以為然,把父母的教誨當作兒戲。

面對孩子的撒潑,每個媽媽都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法,不論媽媽們怎麼做,一定要記得堅持「底線」。如果父母們自己都變來變去,心情好的時候什麼都給買,心情不好就忽視孩子的需求,這樣也會讓孩子失去原則,成為一個「無理取鬧」的人。

用戶評論
你可能會喜歡